道教全真派的坐圜坐缽規制
時間:2015-11-19 來源: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
坐圜、坐缽,又稱閉關,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教義規制。
宋金時期,重陽真人創立全真道,以超脫幻化了悟生死證仙成真為宗旨。金初高道晉真人釋符“全真”曰:“全真者,合天心之道也。神不走,炁不散,精不漏,三者俱備,五行都聚,四象安和,為之全真也。”又謂成仙證真,須“真功”、“真行”雙全,“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靜,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須要修仁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懷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為之事,先人后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晉真人語錄》)。此語,重陽祖師引為全真派修道之大綱。圍繞“全真”教旨,學道志士以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
公元1159年,重陽祖師于西安市鄠邑區甘河鎮遇仙之后,只身到鄠邑的南時村挖了一個三丈深的洞穴,題名“活死人墓”,在洞中苦志修煉兩年。后來他在《活死人墓贈寧伯功》一詩中說:“活死人兮活死人,自埋四假便為團。墓中睡足偏惺酒,擘碎虛空踏碎堅?;钏廊速饣钏廊?,火風地水要知因。墓中日服真丹藥,換了凡軀一點空?;钏廊速饣钏廊?,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閑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講述他在“活死人墓”修道生涯。
重陽祖師創教之初主張住庵修行,《重陽立教十五論》規定了修持的內容和性質。其中第一論即住庵。當時的“庵”,主要是修道之所,“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入真道矣。”“七真”之一馬鈺對住庵做了更進一步的規定,《丹陽真人十勸》第九規定“居庵不過三間,道伴不過三人,互相扶持。”這個時期的“庵”還不同于后來宮觀中的“缽堂”,這主要是由于當時全真道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重陽祖師、丹陽真人掌教時期去奢從儉,全拋世事,心地下功,內煉心性,外打塵勞,以清節苦行化世。
當時金代的統治者對道教約束嚴格,不可能大規模傳播宗教化度弟子,全真教的宮觀極少,就是在山東、陜西的少數幾所宮觀,也多半是依靠道教信徒省吃儉用積聚錢財購買的。到長春真人丘處機掌教時期,因為有西行謁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的濟世奇功,贏得成吉思汗的禮敬,尊之為 “神仙”,令掌天下宗教,為全真道的迅猛發展創造了現實的機會。丘祖乘勢在黃河以北大規模發展全真組織,這時入道教徒極多,道觀迅速增多。這個時期,道徒的教育、宮觀的管理工作愈來愈受重視。在這種背景之下,借鑒佛教叢林管理體制,道教也逐漸確立了十方叢林宮觀體制。圜室(堂)或缽堂做為修習真功之所,是道觀的核心。
《全真清規-缽室賦》稱之:“全真道海,仙圣心淵,于中明太極,向里隱壺天”、“原夫坐缽習定,入室修功,有虛中而洞達,從實處以圓通,會天地于半升鐺內,潛情性于一缽室中,融玄元之祖氣,鼓浩劫之真風。萬法徹通兮肅清絳闕,諸塵凈盡兮皎潔靈宮。”“金返本乃缽之源,情歸性乃缽之理。”坐缽可使神氣常安,性命雙全,脫生滅之境,超造化之界。叢林宮觀又借鑒禪宗結夏、結冬、打禪七規制,坐圜坐缽規式更加完善。
關于圜室、缽堂的建筑規制,《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五載:“圜室以磚砌為室,方圓一丈,無門,只留一竅以通飲食,后留一穴以出穢。全真入圜砌其門謂之閉關,坐百日乃開,謂之開關,此圜室之制也。”關于缽堂,同書卷五稱:“其堂乃四方鸞儔鶴侶棲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跡之所有之。余于南極長生宮建造堂名起棲真館。揭其名于門楣,對曰:世間云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關。堂之前軒,扁曰華靈隱靄之額。軒柱對曰:闡中國圣人之大道,襲上天仙子之遺風。軒之中立啟關、閉關之牌,中祀王重陽真人像,案設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及金蓮七朵以表七真。玄機供列于前,中立全真缽,下列水鼎,上懸五鈴,一缽架,有對云:五鈴齊振弘開太極之關,一缽暫停再入泰玄之室。兩傍對列坐龕一十四單,以鉛汞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為號。堂之柱對句云:默朝上帝升金闕,靜守中黃閉玉關。左右有二廂房,左曰鶴巢,右曰麟藪,內設云床一十四,坐臥事身品具齊饌器用等物悉皆周備,以俟云水全真棲息之用。世之作缽堂者,體此為法。”對全真缽堂的設置布局做了詳細的說明。
全真坐缽時間,《全真清規.坐缽規式》稱:“夫坐缽者,自十月初一日為始,集眾過冬至新年正月中旬滿散百日為則。”另外,有的地方還有三缽之制,每年農歷二月十五至五月十五、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十月十五至正月十五為三缽時間,坐缽一般要坐滿兩缽。全真坐缽時間選在農歷十月初一至翌年正月十五是依天地陰陽時令消息而定的。十月乃孟冬之月,天地閉藏,水閑地坼。順天之道,故靜養以順陽生。正月乃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謂之發陽。天地資始,萬物化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所以道士固密毋泄真氣。缽堂有主、副缽主持?!蹲徱幨健穼σ蝗兆彸绦蛴性敱M的規定:“晝夜十二缽以按十二時,三靜九混以按三元九氣,又曰三返九還。每日至五更寅時聞開靜板響,各請洗漱朝真禮圣,卯時早齋,辰時混坐,已時靜鐘三通,各各靜坐如法用功,午時赴齋,未時混坐茶湯,亥時如前入靜,用功如法,子時歌口永教演詩詞以敵睡魔,主缽先舉,每行三遍,不可以多,丑時放參,各請隨意,副缽專一提缽,不可久沈,人各誠敬。”主缽、副缽還有巡察責罰之任,《坐缽規式》言:“缽有動有靜,動則許容徐徐運動,靜則不然。如有神昏點頭,搖撼身軀,主缽先行巡牌,以牌掛在昏者身上,三擊而退?;枵呷缓筝p輕取牌,徐徐起身,巡究他人后犯者替?;蚶從┙K鐘未鳴靜牌未換,無故出入語話動搖不依規矩者,并行責罰。如有犯前項事者,副缽本舉行,主缽責罰,初犯白堂,再犯罰茶,三犯出堂,重者并行清規。”
體此而行,久久自然靜而生慧,再進而性命雙修,苦志修煉內丹功法,定能超凡入圣,得道成真。坐圜,坐缽教制是全真道觀的核心內容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當代全真教的發展應繼承和發揚這種教義規制,真正做到真功、真行雙全,方無愧“全真”之號。
相關熱詞搜索:全真

頻道總排行
頻道本月排行
- 27道教禮斗科儀簡述
- 14道教科儀的功用
- 2道教全真派的坐圜坐缽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