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欲究本》(序)
時間:2017-03-11 來源: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
作者:董清奇

董清奇,河南鄧州人,生卒年不詳。他曾到處云游參訪,且慣于赤足,乞食為生,頗有全真祖師苦志清修之風,故號乞化道人、赤腳道人,時人亦稱“赤足董仙 人”。他的足跡遍布陜西、湖北、湖南、甘肅、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見多識廣、德高望重。嘉慶丙寅年間,在八仙庵內有識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為住持。他勇于擔當,雷厲風行,一方面致力恢復十方叢林制度,重新開壇演戒;一方面竭誠募化集資,對八仙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葺。
董清奇善于言辭,他把云游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匯編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淺俗輕快的口吻和筆調宣揚三教合一的心性修養思想。嘉慶十 八年,地方官紳商庶為他捐資出版了此書,為八仙宮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除欲究本》是董清奇道長在云游參訪的過程中形成的一部見聞與思想總集,是八仙庵寶貴的思想遺產。
《除欲究本》
版藏陜西會真庵
赤腳道人終日托缽,十方功德無可酬答。編一部《除欲究本》的俚言奉勸世人。只因三教經書理同,而取名不一。儒有學問,釋有機鋒,道有異名。文深義遠,人難盡曉。
余編此書,少學問,短機鋒,無異名。言簡路捷,易于醒悟。即是全不識字的人,聽之亦與身心有益。若能醒悟改邪歸正,淺行者消災致祥,不遭橫禍;深行者修身養德,神人欽敬。行于至善者,成仙證祖,皆不出此關鍵爾!
峕
嘉慶十八年歲在癸酉桃月望日董清奇謹序
官紳商庶捐貲刊梓
除欲究本序
夫古人之作書者,或著為藝文而究其蘊奧,或創為詩歌而道其精微。是不徒為當時之觀覽,亦以廣后人之識見,以永垂不朽云爾!
今董氏所著《除欲究本》一書,深患無文之人。故以淺說明示,令人易于醒悟耳。蓋孔孟之書人難盡曉;即老莊之經亦難精詳。因而董氏素在方外,遍游天涯,或目睹其事實,或耳聞其情由,一一記憶不忘,編為俚句,名曰《除欲究本》。除欲者,除其舊染之污;究本者,究其本然之性。然欲理相雜,于方寸反覆機微,于仿佛要在察夫,二者之間也。
是書言雖簡而路捷,詞雖淺而易醒。覽之者勿為妄誕之論,而嚼之自有旨味也。慎修好道之士遍覽經書,亦惟以是言為訓誡。庶乎邪者可以歸正,惡者可以向善。雖曰為易醒,無文之人即文士閱之,亦有補于身心。然于志士修心治病之意,學者煉性作人之方,則未必小術云!
峕
大清嘉慶歲在癸酉桃月朔日
齊仁清序
除欲究本序
竊聞古人之作書者,或著為藝文而究其蘊奧,或創為詩歌而道其精微。是不徒為當時之觀覽。亦以廣后人之識見。以永垂不朽云爾。
今董氏所著《除欲究本》一書。深患不文之人,故以淺說明示令人易于醒悟耳。葢①孔孟之書人難盡曉;即老莊之經亦非易達。因而董氏素在方外,遍游天涯或目睹其事實;或耳聞其情由一一記憶不忘,編為《除欲究本》。除欲者,除其舊染之污;究本者,究其本然之性。然欲理相雜,于方寸反覆機微,于仿佛要在察夫。二者之間也。
是書言雖簡而路捷,詞雖淺而易醒。覽之者勿為妄誕之論,而嚼之自有旨味也。修真慕道之士,遍覽經書,亦唯以是言為訓誡。庶乎邪者可以歸正,惡者可以化善。非曰永垂不朽也,示人去其心病而已矣!
峕
①原文為益。
相關熱詞搜索:除欲究本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