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誠林道長:以經為徑 以戒為師-- 切實用實際行動加強道風建設
時間:2015-11-13 來源:八仙宮弘道部整理
在中國道教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會議上,國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長代表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作重要講話。王局長在講話中特別強調說“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道教事業健康發展面臨新的考驗,匡正道風尤為緊要。毋庸諱言,當下有的道門中人經不住各種誘惑,出現了信仰淡薄、戒律松弛、追逐名利、以教斂財等問題,對內侵蝕了風氣,對外損害了形象。不怕有問題,就怕對存在問題見怪不怪、聽之任之,這樣下去其結果就如同溫水煮青蛙。道風是道教界安身立命之本,道風不正,道將何存?對此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王局長的講話,高屋建瓴,寓意深刻,語重心長,包含期待。顯然對道教現狀和未來發展十分堪憂,同時對道風建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何把領導的講話和要求落實好,切實用實際行動推動道風建設,是道教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這里就圍繞加強道風建設,談點個人淺見,以拋磚引玉。
一、堅定信仰,學修并進,以良好的宗教操守維系道脈之根。
宗教信仰是辨別宗教人士的標簽,是宗教人士思想深處的終極信念與外在行為的價值追求。因此,篤信真理、追求真理,仰慕神仙、修煉神仙則是道教徒信仰的理由。雖然宗教信仰是個人私事,可一旦當你懷著這一信仰加入到道教組織時,你就和他人一道構成現實道教的主體,成為道教活性生命的代表。故我們信仰虔誠的程度、修學造詣的深度、宗教操守的純度,直接影響社會大眾給予道教的認可度,決定道教安身立命、健康發展的前途。在推進道風建設過程中,道教徒必須能深刻認識這一關系的重要性與關聯性,始方從根本上解決認識誤區,從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激發凝聚力、行動力。
堅定信仰,純正教風,需要強化戒律意識,堅持以戒為師,形成持戒自覺;需要以經為徑,以典為范,時時飽含對圣人的景仰,常常浸潤在智慧的海洋,默默循著祖師的足跡,如此才能保持本分、正信正行;需要勤于修持,苦心參玄,以內在證悟推動實修風尚,增添宗教內在感應與崇道自信;需要提升服務意識,付諸服務實踐,于服務中體現自我價值、練達謙卑品質、證悟心與心的感召力;需要秉持道教承負報應觀,敬畏天律與因果,做到心心皈依道經師,時時凈化身口意,刻刻奉行真善美,念念供養天地人。以虔誠的內在信仰,高深的道德修持,重塑道教恬淡淳樸之風。
二、莊嚴道相,回歸本真,用清靜的宗教本色筑牢道教之基。
在世人眼里,莊嚴的道相除了代表道教活性生命體的出家人外,其最直接、最感觀的莫過于道教宮觀了。宮觀是道教徒棲居修行的道場,是廣大信眾體驗宗教情感、滿足內心善愿的神圣之地,更是傳播道教文化、體現道教精神的重要窗口。因此,宮觀是否管理有序、呈現傳統、回歸本真、莊嚴清靜,乃是道風建設的重要環節。首先從建筑要求上應該做到,布局上符合傳統,風格上莊嚴樸素,環境上生態自然,設施上齊全方便。其次從整體管理上努力實現,教職人員舉止端莊、談吐有道;修行生活勤儉精進、如法如儀;對外服務慈心下氣、恭敬一切;教務事務依法依規、和諧有序;道場氛圍文化濃郁、清靜祥和。再次從具體措施上要積極采取,堅持早晚功課和傳統宗教法事活動,組織道眾、信眾參加集體讀經、抄經與辯經活動;提倡有條件的宮觀恢復道教圜堂靜修制度;注重道教文化內涵,杜絕商業化、世俗化傾向;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民主集中管理;倡導法律與戒律相結合,實現自律和他律相統一;繼續開展以“教風年”為主題的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等??傊?,要努力通過個人的內在覺悟與使命意識,基于教團組織的責任擔當和整體合力推進,促使古老的道教始終凸顯歷久彌新、本真依存,無我教化、濟世利人的本色。
三、樹立榜樣,模范帶頭,藉由高深的個人修為引領道教風尚。
我們反復強調的道風建設實際最終還是要落在加強人的建設層面上。也就是說人既是道風建設的倡導者、組織者,更是道風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因此,如何緊緊圍繞“人”這條主線去謀劃布局、改變提升,則始終是道風建設著力的核心。
人是社會性和群體性的。當自身還不具足定力的時候,往往容易被外物所迷,受別人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環境會影響和改變人。所以,道教徒篤信道,因為“道”是真理,崇拜神靈,因為“神靈”是完美和智慧的象征。“道”為道教徒樹立了思想的明燈,“神靈”為道教徒指明了追求的方向。只要心中的燈塔常明,行進的方向不偏,我們就會感召道的力量,獲得神靈的加持。以道為旨歸,以圣哲為榜樣,方為修道者的本分與常態,做到了這點當是教門大眾的典范。
《道德經》云“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出言傳不如身教之理,說明模范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天的道教需要大師之臂高呼,需要高道出世引領。特別是各級道教協會和各地宮觀負責人,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不松懈自我的信仰和對道德的追求。要熄滅貪嗔癡慢疑,擺脫一切人心的執著與束縛,回歸本然天性。要持守真道的湛然常寂、清靜無為、體性圓明,踐行玄德所具足的生而不有、為而不爭、功而不居、和光同塵、利物利人的無我精神。做到修正人心回歸道心,改變習性轉換本性。行持無我、無著、無染,守住清靜、真常與本心。要模范遵守中國道協制定的《宮觀規約》和《關于道教協會和宮觀負責人帶頭加強道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努力做好道風建設的帶頭人,精進修持、抵制歪風的表率,言傳身教、引導示范的排頭兵,切實推動道風建設從我開始、因你我而改變。
四、制度約束,組織監督,借助多種力量提振玄門正氣。
王作安局長在中國道協九屆代表會上強調指出,要“樹立法治意識,強調以戒為師,全面從嚴治教,探索建立符合當代實際的清規戒律,建立自我監督機制,增強自我約束能力。要按照國家法規規章,遵循道教儀范戒律,制定和完善道教教職人員、宮觀和宗教活動的管理制度,既做到依法依規辦事,又做到如法如儀活動。當前特別要規范全真道傳戒、冠巾和正一道授箓、傳度等活動,把好道教教職人員入口關。對違反教規的行為,要有相應的懲戒制度,切實改變有規不循、違規不罰的狀況。”
王局長的講話著重強調了制度約束與組織監督對強化道風建設的重要性。戒律是一個道教徒的根本遵循。道教協會應就教內現有戒律進行系統梳理修訂,使之既能符合傳統又務實可行;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全真派傳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動,依此鞏固道統、維系道根;要組建“全國道教道風糾察工作組”,不定期對各地道教教風問題進行組織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情況嚴重的依規進行嚴厲懲處,警示大眾;要設立開通道教道風建設投訴電話和郵箱,接受教內和社會大眾的監督;要開展道風建設先進表彰活動,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激濁揚清。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努力形成道風建設工作多維度、多途徑、多領域、全方位的進行。
總之,道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既要下定決心、快速推進,又要著眼實際、立足長遠。這里最為關鍵的是道教界務必深刻認識,高度重視,主動作為;最為核心的是我們必須舍棄小我,放開私心,講信仰、講大局、動真格、敢擔當;最為根本的是每個道教徒必須虔誠信仰,潛心修為,從我做起,相互感召,形成合力。相信具足了這些因緣,道風自然清純,道教必然興盛!
一、堅定信仰,學修并進,以良好的宗教操守維系道脈之根。
宗教信仰是辨別宗教人士的標簽,是宗教人士思想深處的終極信念與外在行為的價值追求。因此,篤信真理、追求真理,仰慕神仙、修煉神仙則是道教徒信仰的理由。雖然宗教信仰是個人私事,可一旦當你懷著這一信仰加入到道教組織時,你就和他人一道構成現實道教的主體,成為道教活性生命的代表。故我們信仰虔誠的程度、修學造詣的深度、宗教操守的純度,直接影響社會大眾給予道教的認可度,決定道教安身立命、健康發展的前途。在推進道風建設過程中,道教徒必須能深刻認識這一關系的重要性與關聯性,始方從根本上解決認識誤區,從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激發凝聚力、行動力。
堅定信仰,純正教風,需要強化戒律意識,堅持以戒為師,形成持戒自覺;需要以經為徑,以典為范,時時飽含對圣人的景仰,常常浸潤在智慧的海洋,默默循著祖師的足跡,如此才能保持本分、正信正行;需要勤于修持,苦心參玄,以內在證悟推動實修風尚,增添宗教內在感應與崇道自信;需要提升服務意識,付諸服務實踐,于服務中體現自我價值、練達謙卑品質、證悟心與心的感召力;需要秉持道教承負報應觀,敬畏天律與因果,做到心心皈依道經師,時時凈化身口意,刻刻奉行真善美,念念供養天地人。以虔誠的內在信仰,高深的道德修持,重塑道教恬淡淳樸之風。
二、莊嚴道相,回歸本真,用清靜的宗教本色筑牢道教之基。
在世人眼里,莊嚴的道相除了代表道教活性生命體的出家人外,其最直接、最感觀的莫過于道教宮觀了。宮觀是道教徒棲居修行的道場,是廣大信眾體驗宗教情感、滿足內心善愿的神圣之地,更是傳播道教文化、體現道教精神的重要窗口。因此,宮觀是否管理有序、呈現傳統、回歸本真、莊嚴清靜,乃是道風建設的重要環節。首先從建筑要求上應該做到,布局上符合傳統,風格上莊嚴樸素,環境上生態自然,設施上齊全方便。其次從整體管理上努力實現,教職人員舉止端莊、談吐有道;修行生活勤儉精進、如法如儀;對外服務慈心下氣、恭敬一切;教務事務依法依規、和諧有序;道場氛圍文化濃郁、清靜祥和。再次從具體措施上要積極采取,堅持早晚功課和傳統宗教法事活動,組織道眾、信眾參加集體讀經、抄經與辯經活動;提倡有條件的宮觀恢復道教圜堂靜修制度;注重道教文化內涵,杜絕商業化、世俗化傾向;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民主集中管理;倡導法律與戒律相結合,實現自律和他律相統一;繼續開展以“教風年”為主題的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等??傊?,要努力通過個人的內在覺悟與使命意識,基于教團組織的責任擔當和整體合力推進,促使古老的道教始終凸顯歷久彌新、本真依存,無我教化、濟世利人的本色。
三、樹立榜樣,模范帶頭,藉由高深的個人修為引領道教風尚。
我們反復強調的道風建設實際最終還是要落在加強人的建設層面上。也就是說人既是道風建設的倡導者、組織者,更是道風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因此,如何緊緊圍繞“人”這條主線去謀劃布局、改變提升,則始終是道風建設著力的核心。
人是社會性和群體性的。當自身還不具足定力的時候,往往容易被外物所迷,受別人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環境會影響和改變人。所以,道教徒篤信道,因為“道”是真理,崇拜神靈,因為“神靈”是完美和智慧的象征。“道”為道教徒樹立了思想的明燈,“神靈”為道教徒指明了追求的方向。只要心中的燈塔常明,行進的方向不偏,我們就會感召道的力量,獲得神靈的加持。以道為旨歸,以圣哲為榜樣,方為修道者的本分與常態,做到了這點當是教門大眾的典范。
《道德經》云“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出言傳不如身教之理,說明模范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天的道教需要大師之臂高呼,需要高道出世引領。特別是各級道教協會和各地宮觀負責人,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不松懈自我的信仰和對道德的追求。要熄滅貪嗔癡慢疑,擺脫一切人心的執著與束縛,回歸本然天性。要持守真道的湛然常寂、清靜無為、體性圓明,踐行玄德所具足的生而不有、為而不爭、功而不居、和光同塵、利物利人的無我精神。做到修正人心回歸道心,改變習性轉換本性。行持無我、無著、無染,守住清靜、真常與本心。要模范遵守中國道協制定的《宮觀規約》和《關于道教協會和宮觀負責人帶頭加強道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努力做好道風建設的帶頭人,精進修持、抵制歪風的表率,言傳身教、引導示范的排頭兵,切實推動道風建設從我開始、因你我而改變。
四、制度約束,組織監督,借助多種力量提振玄門正氣。
王作安局長在中國道協九屆代表會上強調指出,要“樹立法治意識,強調以戒為師,全面從嚴治教,探索建立符合當代實際的清規戒律,建立自我監督機制,增強自我約束能力。要按照國家法規規章,遵循道教儀范戒律,制定和完善道教教職人員、宮觀和宗教活動的管理制度,既做到依法依規辦事,又做到如法如儀活動。當前特別要規范全真道傳戒、冠巾和正一道授箓、傳度等活動,把好道教教職人員入口關。對違反教規的行為,要有相應的懲戒制度,切實改變有規不循、違規不罰的狀況。”
王局長的講話著重強調了制度約束與組織監督對強化道風建設的重要性。戒律是一個道教徒的根本遵循。道教協會應就教內現有戒律進行系統梳理修訂,使之既能符合傳統又務實可行;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全真派傳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動,依此鞏固道統、維系道根;要組建“全國道教道風糾察工作組”,不定期對各地道教教風問題進行組織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情況嚴重的依規進行嚴厲懲處,警示大眾;要設立開通道教道風建設投訴電話和郵箱,接受教內和社會大眾的監督;要開展道風建設先進表彰活動,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激濁揚清。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努力形成道風建設工作多維度、多途徑、多領域、全方位的進行。
總之,道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既要下定決心、快速推進,又要著眼實際、立足長遠。這里最為關鍵的是道教界務必深刻認識,高度重視,主動作為;最為核心的是我們必須舍棄小我,放開私心,講信仰、講大局、動真格、敢擔當;最為根本的是每個道教徒必須虔誠信仰,潛心修為,從我做起,相互感召,形成合力。相信具足了這些因緣,道風自然清純,道教必然興盛!
上一篇:胡誠林道長:以人為本、應天順民 —道教文化與科學發展觀之我見
下一篇:胡誠林道長:努力做好自己 方能發揮作用 --關于加強道教徒自身修為的幾點思考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