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誠林道長:以人為本、應天順民 —道教文化與科學發展觀之我見
時間:2015-11-13 來源:八仙宮弘道部整理
發展是人類的歷史。從原始社會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經濟發達、科技倡隆的當今社會,就是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無偏社會形態、經濟模式、政治結構如何,人類社會總在不斷地發展。而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宗教也以自己固有的理念適應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各個宗教盡是如此。道教更是以自己積極、永恒而富于生命力的理念,踐行著社會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義。
人類發展的前提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發展必是以人為本。道教的理念與修行實踐,都是以人為本,是出發點,也是歸宿。以人為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理念?!兜赖陆洝吩唬?ldquo;……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中無神無仙卻有人。實是別與其他宗教的特異之見。道高天大地博,而人與之同居“四大”。實是把人放在了最高位,肯定了人的價值。這就是道教對人的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的理論依據。正是如此,人就有了已定的自主性和尊貴性。“我命在我不在天。”通過一整套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形成的邏輯嚴密的道功道術的身心修行,人就會得道成仙。達到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乃至長生不老。以解決生死問題。這是人類最大的利益和祈盼。道教的一切法事活動和道功道術,都是為此而行的實踐。是探索生命發展的人本精神。
人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體??茖W發展就是人的科學。無人無一切,人是社會發展之根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人是原動力。無人則無本,捨人即失根。宗教的根本問題,就是人的問題。以人為本就是宗教之本。儒家的修身養性、佛家的明心見性、道教的修心煉性,皆是人的問題。佛家了生脫死;儒家與天地同壽;道教的長生不老都是人的修行宗旨。人是根本,人是基礎,人是對象。一句話“以人為本”。
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以人為本,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擴大人們社會生活的選擇余地。這一切不僅指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會生活的協調與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解決消除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沖突和矛盾。這一切“本于人而出于人”,人是根本,人是關鍵。故而,人是科學發展的主體;科學發展就是人的科學;科學發展觀就是人的科學觀。只有科學發展觀,才能不斷地推動社會的發展。這一切,都是“人為之,為了人”。人是本質,是核心,也是出發點,亦是歸宿。抓住了這些,也就是抓住了根本??梢哉f,這也叫“抱元守一”。
人推動著科學的發展??茖W在發展中不斷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就是科學。所以,馬克思認為:“科學是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茖W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離開科學就不會有生產的現代化和社會的現代化。因為科學是自然、社會、思維諸多領域綜合的概念、邏輯、推理的知識體系。人只是以此發現規律,認識規律,應用規律。這就是科學發展的實踐活動。由此而論,能夠揭示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活動的宗教,也可以說是科學的宗教。這是宗教伴隨社會發展,在發展中適應社會的先決條件,是宗教能夠存在的理性基礎?!蛾幏洝烽_篇即曰:“觀天之道,執天執行,盡矣。”這是《陰符經》總綱。講的直白點,就是認識客觀規律,踐行客觀規律。就暗符天意,契合天意。這樣成就了修行事業,就完美了,盡人意合天命,應天順民。這不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機要嗎?
《陰符經》論證了修道成真、富國安民和強兵戰勝之要道。就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成功實踐,可謂“盡矣”。然而作到“盡矣”何其難矣。無“觀天之道”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執天執行”,不可能按“天之道”去解決實際問題??梢?,樹立正確的“觀”法,何其重要。
認真踏實地學習道學圣典,苦志修行,涵養素質,提高認識。這是發展之道,是修道成真之道。更是獲得強心開智的觀天之能的正道。只要學習,就能提高、進步、而發展??茖W發展需要學習,需要踐行。道教修行更需要?!短浇洝吩唬?ldquo;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圣;圣,學不止成道;道,學不至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這種積學不止的精神是成就修道的關鍵。也是成就“觀天之道”的水平的正確途徑,是提高科學發展觀的必取之道。
道教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四大”的地位。人生就有不尋常的價值。“人是萬物之靈”“一切萬物,人為最貴”“人生難得”都是“以人為本”作出發點。這種人本思想,不僅是長生成仙的修道之本。更是道教濟世度人的理念依據。理論上的“仙道貴生”就必須在現實中“無量度人”。“我命在我不在天”,生命存亡壽命長短皆定于我,而非決于天。不服天命,苦志修煉,成仙成真,就可以壽百載,與道合一。這實在是諸多宗教中創新的科學發展觀?;诖?,道教完備完美而可行的道功道術,如服食、吐納、倒引、搶元、守一、內丹、外丹以及齋蘸、符篆等,看是個人的修持,但都是“以人為本”的實踐活動。他如諸多法事活動的揭幡開壇,踏罡怖斗,看似神秘,實則都是為群生祈福納祥,祛邪扶正的善舉。例如西安湘子廟開光舉辦的“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祈福納祥大法會”,以強烈的人文氣氛,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法事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的贊許。和諧了廣大眾生的美好愿望和利益祈盼。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一位居士在留簿上寫到:“香煙繚繞鐘磬鳴,人如潮水車似龍,三街六市匯商賈。八方九州朝古城,揭幡開壇?;壑?,升幡祭天國運興,萬民納祥慶和諧,一脈道源德運隆”。
另一方面,“貴生度人”是道教一貫奉行的宗旨。“仙道貴生”必然“無量度人”,慈善事業是道教首要的社會活動。濟世度世慈悲群生,利益眾生。一切從群眾的需要出發,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就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道教一貫堅持以道功道術濟世度世,惠及群生。傳授道教養生功法,健身強體。施湯舍藥,治病救人。以“濟貧拔苦,先人后己,與物無傷”的全真宗旨,開展“以人為本”的慈善活動。“慈心下氣,恭敬一切”的和諧于社會和自然。解危濟困,救災募捐。布施救助,以人為本。法會道場為萬民祈福納祥,祈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如此而已,無一不是利益群生。無一不是適應社會科學發展的修行大道??梢哉f,以人為本,應天順民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是道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只有充分發揚道教以人為本的傳統理念。以道法自然的心態,以無為的心境、無私的情懷去“觀”道“執行”,道教的事業才能發揚光大,永葆生機。這就是道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發展觀。
人類發展的前提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發展必是以人為本。道教的理念與修行實踐,都是以人為本,是出發點,也是歸宿。以人為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理念?!兜赖陆洝吩唬?ldquo;……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中無神無仙卻有人。實是別與其他宗教的特異之見。道高天大地博,而人與之同居“四大”。實是把人放在了最高位,肯定了人的價值。這就是道教對人的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的理論依據。正是如此,人就有了已定的自主性和尊貴性。“我命在我不在天。”通過一整套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形成的邏輯嚴密的道功道術的身心修行,人就會得道成仙。達到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乃至長生不老。以解決生死問題。這是人類最大的利益和祈盼。道教的一切法事活動和道功道術,都是為此而行的實踐。是探索生命發展的人本精神。
人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體??茖W發展就是人的科學。無人無一切,人是社會發展之根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人是原動力。無人則無本,捨人即失根。宗教的根本問題,就是人的問題。以人為本就是宗教之本。儒家的修身養性、佛家的明心見性、道教的修心煉性,皆是人的問題。佛家了生脫死;儒家與天地同壽;道教的長生不老都是人的修行宗旨。人是根本,人是基礎,人是對象。一句話“以人為本”。
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以人為本,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擴大人們社會生活的選擇余地。這一切不僅指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會生活的協調與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解決消除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沖突和矛盾。這一切“本于人而出于人”,人是根本,人是關鍵。故而,人是科學發展的主體;科學發展就是人的科學;科學發展觀就是人的科學觀。只有科學發展觀,才能不斷地推動社會的發展。這一切,都是“人為之,為了人”。人是本質,是核心,也是出發點,亦是歸宿。抓住了這些,也就是抓住了根本??梢哉f,這也叫“抱元守一”。
人推動著科學的發展??茖W在發展中不斷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就是科學。所以,馬克思認為:“科學是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茖W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離開科學就不會有生產的現代化和社會的現代化。因為科學是自然、社會、思維諸多領域綜合的概念、邏輯、推理的知識體系。人只是以此發現規律,認識規律,應用規律。這就是科學發展的實踐活動。由此而論,能夠揭示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活動的宗教,也可以說是科學的宗教。這是宗教伴隨社會發展,在發展中適應社會的先決條件,是宗教能夠存在的理性基礎?!蛾幏洝烽_篇即曰:“觀天之道,執天執行,盡矣。”這是《陰符經》總綱。講的直白點,就是認識客觀規律,踐行客觀規律。就暗符天意,契合天意。這樣成就了修行事業,就完美了,盡人意合天命,應天順民。這不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機要嗎?
《陰符經》論證了修道成真、富國安民和強兵戰勝之要道。就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成功實踐,可謂“盡矣”。然而作到“盡矣”何其難矣。無“觀天之道”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執天執行”,不可能按“天之道”去解決實際問題??梢?,樹立正確的“觀”法,何其重要。
認真踏實地學習道學圣典,苦志修行,涵養素質,提高認識。這是發展之道,是修道成真之道。更是獲得強心開智的觀天之能的正道。只要學習,就能提高、進步、而發展??茖W發展需要學習,需要踐行。道教修行更需要?!短浇洝吩唬?ldquo;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圣;圣,學不止成道;道,學不至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這種積學不止的精神是成就修道的關鍵。也是成就“觀天之道”的水平的正確途徑,是提高科學發展觀的必取之道。
道教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四大”的地位。人生就有不尋常的價值。“人是萬物之靈”“一切萬物,人為最貴”“人生難得”都是“以人為本”作出發點。這種人本思想,不僅是長生成仙的修道之本。更是道教濟世度人的理念依據。理論上的“仙道貴生”就必須在現實中“無量度人”。“我命在我不在天”,生命存亡壽命長短皆定于我,而非決于天。不服天命,苦志修煉,成仙成真,就可以壽百載,與道合一。這實在是諸多宗教中創新的科學發展觀?;诖?,道教完備完美而可行的道功道術,如服食、吐納、倒引、搶元、守一、內丹、外丹以及齋蘸、符篆等,看是個人的修持,但都是“以人為本”的實踐活動。他如諸多法事活動的揭幡開壇,踏罡怖斗,看似神秘,實則都是為群生祈福納祥,祛邪扶正的善舉。例如西安湘子廟開光舉辦的“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祈福納祥大法會”,以強烈的人文氣氛,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法事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的贊許。和諧了廣大眾生的美好愿望和利益祈盼。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一位居士在留簿上寫到:“香煙繚繞鐘磬鳴,人如潮水車似龍,三街六市匯商賈。八方九州朝古城,揭幡開壇?;壑?,升幡祭天國運興,萬民納祥慶和諧,一脈道源德運隆”。
另一方面,“貴生度人”是道教一貫奉行的宗旨。“仙道貴生”必然“無量度人”,慈善事業是道教首要的社會活動。濟世度世慈悲群生,利益眾生。一切從群眾的需要出發,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就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道教一貫堅持以道功道術濟世度世,惠及群生。傳授道教養生功法,健身強體。施湯舍藥,治病救人。以“濟貧拔苦,先人后己,與物無傷”的全真宗旨,開展“以人為本”的慈善活動。“慈心下氣,恭敬一切”的和諧于社會和自然。解危濟困,救災募捐。布施救助,以人為本。法會道場為萬民祈福納祥,祈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如此而已,無一不是利益群生。無一不是適應社會科學發展的修行大道??梢哉f,以人為本,應天順民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是道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只有充分發揚道教以人為本的傳統理念。以道法自然的心態,以無為的心境、無私的情懷去“觀”道“執行”,道教的事業才能發揚光大,永葆生機。這就是道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發展觀。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