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門道語》第四十三期:《七真言行集》(第四輯)
時間:2022-06-24 來源: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
【導讀】
《七真言行集》,為現代著作,又名《道藏王祖暨七真言行傳》。按原書序,全真道人孫誠得因見祖師行跡多被《七真傳》等小說杜撰渲染,誤導后學,迷惑信士,因此謹按《道藏》所收錄重陽真人之《全真集》、丹陽真人之《金玉集》、長真真人之《水云集》等金元時期全真祖師們真遺的文集和符合當時實際背景的歷史文獻做出了梳理編文,極大程度地反映了全真先賢真實的行跡和事略。
由于本書不言小說家所改編出來的怪誕故事,所提到的重陽真人及七真故事皆有史可考,具有較強的可信度。本刊刊登的版本,為平羅玉皇閣孫崇善道長及靈霄子師徒??北?,由于篇幅較長,本刊編輯部特分輯而錄,以饗讀者。本期為《七真言行集》的第四輯。
長春祖師邱公,棲霞縣濱都人也。于宋高宗紹興十八年(金熙宗皇統八年),歲次戊辰正月十九日降誕。公幼亡父母,伶仃孤苦,年十九即厭世離俗,入昆崳山學道。公眉宇軒昂,神情閑曠,腳下有龜紋,相者謂后必做帝王之師。是歲年二十,暮秋聞重陽真人在寧海全真堂播揚教法,遂詣叩座下求度。真人見而愛之,謂屬上上根器,訓名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并贈以詩曰:
細密金鱗戲碧流,能尋香餌會吞鉤。
被余緩緩收輪線,拽入蓬萊永自由。
公拜謝賜名賜詩,遂日侍左右,服弟子役。勤苦勞作過于他人,事無巨細,身為之先。真人復令掌文翰,以幼未讀書,始旦夕勤奮,日誦千言,卒能博覽經籍,吟詠為七真之冠。
太古祖師郝公,世居寧海,頗饒于資。于宋高宗紹興十年(即金熙宗天眷三年),歲次庚申正月初三日降誕,俗名昇。兄彥俊,登進士,弟官朝列大夫,出任昌邑縣令。公少喪父,事母至孝,稟賦穎異,識度夷曠,好研古籍,非老莊關列之書不讀,尤喜于易。嘗曰雖有拱璧駟馬,不如坐進此道也。慕司馬季主、嚴君平之為人,遂隱于卜。是歲真人偶游市肆,瞥見郝公談卜,言論風雅,狀貌不凡,知為仙質。思感發之,遂入肆背坐。公曰:先生何不回轉頭來。真人應聲曰:汝獨不回頭耶?言訖拂袖逕去。公聞言甚覺驚異,即匆匆收肆,至全真堂謁見施禮,相與暢談。郝公聆真人出世之旨,聞所未聞,心服之至,乃獻詩曰:
同席諸公樂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
今朝得遇達人知,伏望先生垂玉句。
真人答以詩曰:
只愛郝公通上古,口談心甲神仙路。
足間翠霧接來時,日要先生清靜句。
真人答畢復授以《南鄉子》詞。公大悟下拜,遂日往親炙。因母老暫不離塵,仍居卜肆?!赌相l子》詞曰:物物要休休。打破般般是徹頭。認得本來真面目,修修,一個靈芽穩穩求?;鹄锖眯兄?。焰里白蓮素臉幽。馥郁風前通遠迥,悠悠,透過青霄得自由。
馬公遇真人之后晨夕追陪,或對月吟風,悄然論道;或游山玩水,勝處談玄。真人時言修真之要,云水之樂,心猿易放,情竇難窒。石火光陰,時難得而易失,如不早悟,虛過一生矣。其一言一行,未嘗不以下手速修為重。馬公每聆真人道話,句句銘胸,言言服膺,俱未作出事實。真人亦未過于激切,姑且逐漸化之,俾早性純。見公與四弟運甫不相往來,與言道家以無爭為要,其義包含極廣。乃勸公與四弟和睦,示以藏頭詩曰:
可 道非常物物和,口 傳心印接金科。
斗 筲俗器皆休作,人 我塵容好自磨。
石 女閉門收本業,木 牛耕地去高坡。
皮 膚血肉俱無認,忍 辱方能呼馬哥。
(拆起可字。)
馬公繼韻曰:
可 從師勸弟兄和,口 訣長生忍辱科。
禾 稼善芽添感應,心 田惡業頓消磨。
石 羊石虎餐瓊葉,木 馬木人上玉坡。
土 顯中央真氣結,吉 人便是馬風哥。
(拆起可字。)
公接受金科訓語,既往運甫處自認己錯,遂和睦如初。馬公居俗時,每餐秤肉斗酒習以為常。一日從親友處宴飲醉歸,真人乃作《戒酒頌》與公曰:道成尚吃酒,豈惜千年壽。訪飲若依前,不過四十九。
公繼韻曰:
誓戒糟漿酒,玉液增靈壽。
凡圣兩俱忘,得得真九九。
馬公事后即痛戒葷酒,即日茹蔬,一切宴會謝絕不赴。馬公與人言,每喋喋不休。真人誡曰:言多招愆,更傷元氣,寡言不獨養氣,更能養神。與公以《憶王孫》詞曰:“人云口是禍之門,我道舌為禍本根。不語無言絕討論。性難昏,便是長生保命存。”公繼韻曰:“方知口是是非門,緊閉牢藏舌禍根。訓我無言更不論。削迷昏,性命從今永永存。”
公和韻后,遂以靜默寡言自持,非關性命之事不談。真人見馬公家緣猶重,未能割舍,乃畫骷髏一幅,以警公夫婦。附詩曰:“堪嘆人人憂里愁,我今須畫一骷髏。生前只會貪冤業,不到如斯不肯休。”公繼韻曰:“得遇來來散盡愁,忻然更悟這骷髏。從今便是逍遙客,打破般般事事休。”
公和韻后即將家事付與三子,不加聞問。公每受真人所贈詩詞,互相酬和,俱與孫氏夫人切磋要義。夫人自見畫與詩,亦將內事委交于三媳,以自求清靜。馬公一夜夢見其母,言客侶馬通,來談絕學無憂,抱一全真之道。次日公見真人,未言夜來之夢,真人即訓公名通一,字全道,道號無憂子。公甚覺奇異,叩謝賜名之恩。真人作《黃鶴洞中仙》詞贈曰:“卜算詞頻話,莫放猿兒耍。疾速先須調姹嬰,全道馬,好把家緣舍。一個真惺灑,云路堪同跨。自在逍遙永廝隨,害風馬,管取玲瓏也。”
馬公繼韻曰:拯救扶風話,逗引扶風耍。故遣扶風顛更狂,扶風馬,家累扶風舍。業火扶風灑,云鶴扶風跨。這個扶風靈更靈,扶風馬,真稱扶風也。
公復夢真人令代作歌頌,約二百余句,醒復即忘。只記憶“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死方”之句。次日至全真堂方欲開言訴夢,真人已先知之,謂曰:黃是金,白是玉,改汝名為馬鈺,字玄寶,道號丹陽子。公益奇之,叩謝不迭。真人贈以藏頭詩曰:
今 詢修錬好追尋,寸 寸飆光寸寸金。
一 得果成無漏果,十 分音韻有緣音。
日 輝月耀三田蔭,陰 魄陽魂九轉臨。
品 位玲瓏真性鈺,金 花臺上倚瑤岑。
(拆起今字)。
公繼韻曰:
今 次祖宗決要尋,寸 珠出自玉和金。
一 靈玉貌當窮究,九 轉金丹證好音。
日 里金澄心地朗,月 中玉瑩性光臨。
口 傳玉印金科訣,言 透玉金結寶岑。
(拆起今字)。
又一夜,公夢隨侍真人,同立山上,自思人立山傍乃是仙字。次日真人已知公夢中所思,即呼為山侗。人立山傍同是仙也,今授汝小字山侗。并贈以《無夢令》詞曰:此日方知是顛倒,一切因心善造。決烈便迴頭,換面更名堪討。全道,全道,正好安排爐灶。公繼韻曰:師父說開顛倒,別是一般運造。處事削來無。便得里頭尋討。大道,大道,清凈身為丹灶。
公忽夢游地獄,目睹判官冥吏面目猙獰,牛頭馬面行為兇狠,傳拏罪犯,施刑可怖,鑊湯沸身、鐵床釘體,餐熔銅、飲鐵汁,哀號震耳,悲慘欲絕,不禁戰栗驚醒,瞻顫不已。次日真人袖出《折丹桂》詞贈公曰:近來陰府心寒凜,對判官詳審。高呼鬼使急拏拏,不凌遲,更待甚。鑊湯浴過鐵床寢,銅汁頻頻飲。高聲禱告且饒些,后番兒,不敢恁。
公見賜詞夢中狀況歷歷如繪,宛如同游地府,更服先知,乃繼韻和之:養家想著心先凜,何必重重審。殘軀已過下坡年,不灰心,更候甚。家緣撇下安然寢,饑渴求餐飲。天機秘訣暗傳來,外琢磨,直要恁。
真人復為詳解六道輪回之理,如不速修,一超永逸,總難免地獄之苦。公續夢遍游蓬苑,但見玉宇瓊樓,瑤草琪花,往來俱是仙人,妙境難言,迥異人世,欣羨不已。次日真人謂曰:汝能得道成真,金書誥宣,足履瑤階,身列仙班,超出浩劫,何樂如之。贈公以《香山會》詞曰:白光生,青艷至,紅輝總好。騰玄耀妙黃深奧。般般彩色,把明珠覆燾。晴空外,來往仙道。封成永號,便受玉皇宣誥。云霞里上真唯到。香山會聚,發瓊言闡道。同歸去,長住三島。
公接詞下拜,叩謝真人屢次夢中化度之恩,繼韻和曰:木金交,天地活,真真漸好。澄清湛寂深通奧。祥光瑞氣,把丹砂覆燾。方知得,人能弘道。仙承妙號,定是受金書誥。玄中妙凈中來到。心通意曉,這天機大道。當行教,薦赴蓬島。
真人化度之事,不只一端,務使馬公覺悟,超塵絕俗。特公以家資豐厚,妻妾兒孥愛深,未即脫離。真人嘆曰:壽算匆促,天不假年,豈可任延。汝既不能脫去家累,隨我西游,且暫居圜百日,故待悟徹,決志物外而后已。乃與公《水云游》詞曰:且住,且住。十月小春,當宜鎖戶。一百日,煉就重陽,也并無做作。渾身要顯唯真素。掛靈明紙布。信任他,走玉飛金,自恬然不顧。
公繼韻曰:不住,不住?;鹪寒旊x,深宜別戶。害風仙,化我扃門,這修行須做。腥膻戒盡常餐素。掛體唯紙布。待百朝,鎖匙開時,效吾師內顧。
真人于十月朔日,始居圜全真堂,閉戶封鎖。除馬公外,他人不得開啟入內。時已水漸結冰,嚴寒凜冽,而窗戶洞然,風雪四入,真人身不著重棉,足登芒履,頑石作枕,海藻作褥,室內陳設惟文房四寶之外,別無所有。公屢欲取衣被來,并為添設保暖,真人卒止之。公問得乎寒冷?真人答以詩曰:
莫慮王風冷,王風自不寒。
百朝歘地過,出路你咱看。
公嘆為神人,繼韻和曰:
有漏常愁冷,無情不覺寒。
要通云外境,舍俗慧眸看。
真人居環中飲膳,令馬公一日親饋一餐。初則依期饋食,有時數日不饋,真人不言饑亦不索食。雖水火不給,亦能熟食。公每入環中,如有爐火之燃,硯水不冰,暖氣融和,宛若三春之候,雖重帷不若也。嘆曰:我安得懷道如斯者乎。
真人每隔五日向馬公索三芋三栗,共索六次,轉以賜公夫婦。蓋謂芋者,遇也。栗者,立也。音韻相同。而三芋者,公于昆仲居次,母胎屬三,寓三官人已遇也。三栗者,三位公子,各育孫枝,已能自立也。
真人每旬向馬公索一梨,共索十次。首旬剖為二塊,賜公夫婦各一塊。次旬剖為四塊,各賜二塊。三旬剖為六塊,各賜三塊。以至第十旬,各賜十塊。如是公夫婦各分得五十五塊,符合先天河圖之數。梨者寓意分離也。六番賜芋栗,十番賜梨,每次均附以詩或詞,意謂夫婦分離,早修返還之道。公俱繼韻和之,篇多不錄。
馬公寢室在宅中樓上,與全真堂相隔重街,遠距數百步。真人每于夜間獨來談玄,時宅門俱已鎖閉。公頗驚訝,不知從何處入。去時命仆代送,真人步履若飛,仆追不及,瞬失所在。公謂仆曰:環中鎖匙猶在我處。待真人再至,汝可潛往全真堂一窺動靜。一夜真人又來論道,仆潛往觀。但見全真堂門寂燈輝,自窗隙內窺,真人猶獨坐繩床垂目跏趺。宅內一真人,堂內又一真人,始知其遺形分身,已達神化之境矣。是以寧海一邑轉傳為現代活神仙也。
長真祖師譚公世居寧海。父為廖鐐技師,精于藝,所入稍裕,而出納之間,錙銖平實,節已辛勞,尚有積儲。遇親友貧病者,悉舉以濟之不稍吝惜。由天性純樸,遂誕神仙之子。母亦慈儉。于宋徽宗宣和五年,歲次癸卯三月初一日降誕。公生而秀拔,聲韻朗然,人知為非常兒也。甫六歲與群兒戲,失足墜井中。人急救之,見公如坐水面,安然無損。又所居失火,巨棟折壓榻前,公猶熟睡未醒,呼之方起,神態自若。由是鄰里,皆知其異。及長誠篤無欺,識度不凡,涉獵詩書,頗工草隸。才十五齡即善吟詠,《葡萄篇》尤膾炙人口。年四十五,孟冬之月,從親舊宴飲歸,醉臥雪中昏倦不能起。次日家人覓得扶歸,遂感痹疾,針藥巫卜百療無效,漸至須眉癩脫,奄臥待斃。乃喟然嘆曰:父母生我一身,既無補益于世,復罹奇疾,竟成廢人,豈非天乎。惟暗誦《北斗經》以求解厄。一夕忽夢有大席橫空,身若飛升直上據之,見北斗星君危坐席端,即向前叩禮求救,星君頷首。醒后覺疾稍療,漸能撫杖起立。自茲信道日篤。聞全真堂王真人道法轉傳,遂一心向往。時在十一月間,公撫杖來叩,適值真人居環,閉關不得入,乃坐于門外哀呼求治。候至夜半,而門自啟。真人知其誠懇,且宿緣可度,即令杖入。時朔風凜冽,寒可墮指,真人展足令公抱之,少頃汗流遍體,如置身炊罐中。拂曉頓覺霍然病去,棄杖能行。真人復將盥洗余水與以滌面。未及半月,須眉復舊,痼疾全消。遂即皈依座下,訓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公之夫人,見公病愈猶留堂內,差人來喚。公言決志修持,絕俗不歸。夫人聞之,親自來堂催回,絮言不休,公怒黜之。蓋已一志入道,不移如山矣。真人贈以四言頌曰:
譚仙入道,慧刀能舉。棄妻割愛,舍了男女。
卻要隨余,余應便許。羨公決烈,羨公顯露。
我吐真誠,卻有少訴。入道非難,亦非易做。
苦中尋閑,閑中設苦。休覓嬰姹,莫搜龍虎。
只要真清,要識真趣。絕盡人我,絕盡思慮。
或饑或飽,或寒或暑。便戴青巾,便衣紙布。
決要上街,覓錢乞去。些小絹帛,些小棉絮。
遮藏微體,長令啖素。三人同行,三人同處。
常用一心,不得二慕。只是兄弟,并無師父。
惟談惟笑,共歌共舞。落絕清閑,任時任句。
如在庖廚,大眾管顧。不可獨勞,也無獨措。
自有金烏,自有玉兔。認得真閑,長生門戶。
《七真言行集》,為現代著作,又名《道藏王祖暨七真言行傳》。按原書序,全真道人孫誠得因見祖師行跡多被《七真傳》等小說杜撰渲染,誤導后學,迷惑信士,因此謹按《道藏》所收錄重陽真人之《全真集》、丹陽真人之《金玉集》、長真真人之《水云集》等金元時期全真祖師們真遺的文集和符合當時實際背景的歷史文獻做出了梳理編文,極大程度地反映了全真先賢真實的行跡和事略。
由于本書不言小說家所改編出來的怪誕故事,所提到的重陽真人及七真故事皆有史可考,具有較強的可信度。本刊刊登的版本,為平羅玉皇閣孫崇善道長及靈霄子師徒??北?,由于篇幅較長,本刊編輯部特分輯而錄,以饗讀者。本期為《七真言行集》的第四輯。
道藏王祖暨七真言行傳·重陽王祖度七真事略
長春祖師邱公,棲霞縣濱都人也。于宋高宗紹興十八年(金熙宗皇統八年),歲次戊辰正月十九日降誕。公幼亡父母,伶仃孤苦,年十九即厭世離俗,入昆崳山學道。公眉宇軒昂,神情閑曠,腳下有龜紋,相者謂后必做帝王之師。是歲年二十,暮秋聞重陽真人在寧海全真堂播揚教法,遂詣叩座下求度。真人見而愛之,謂屬上上根器,訓名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并贈以詩曰:
細密金鱗戲碧流,能尋香餌會吞鉤。
被余緩緩收輪線,拽入蓬萊永自由。
公拜謝賜名賜詩,遂日侍左右,服弟子役。勤苦勞作過于他人,事無巨細,身為之先。真人復令掌文翰,以幼未讀書,始旦夕勤奮,日誦千言,卒能博覽經籍,吟詠為七真之冠。
太古祖師郝公,世居寧海,頗饒于資。于宋高宗紹興十年(即金熙宗天眷三年),歲次庚申正月初三日降誕,俗名昇。兄彥俊,登進士,弟官朝列大夫,出任昌邑縣令。公少喪父,事母至孝,稟賦穎異,識度夷曠,好研古籍,非老莊關列之書不讀,尤喜于易。嘗曰雖有拱璧駟馬,不如坐進此道也。慕司馬季主、嚴君平之為人,遂隱于卜。是歲真人偶游市肆,瞥見郝公談卜,言論風雅,狀貌不凡,知為仙質。思感發之,遂入肆背坐。公曰:先生何不回轉頭來。真人應聲曰:汝獨不回頭耶?言訖拂袖逕去。公聞言甚覺驚異,即匆匆收肆,至全真堂謁見施禮,相與暢談。郝公聆真人出世之旨,聞所未聞,心服之至,乃獻詩曰:
同席諸公樂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
今朝得遇達人知,伏望先生垂玉句。
真人答以詩曰:
只愛郝公通上古,口談心甲神仙路。
足間翠霧接來時,日要先生清靜句。
真人答畢復授以《南鄉子》詞。公大悟下拜,遂日往親炙。因母老暫不離塵,仍居卜肆?!赌相l子》詞曰:物物要休休。打破般般是徹頭。認得本來真面目,修修,一個靈芽穩穩求?;鹄锖眯兄?。焰里白蓮素臉幽。馥郁風前通遠迥,悠悠,透過青霄得自由。
馬公遇真人之后晨夕追陪,或對月吟風,悄然論道;或游山玩水,勝處談玄。真人時言修真之要,云水之樂,心猿易放,情竇難窒。石火光陰,時難得而易失,如不早悟,虛過一生矣。其一言一行,未嘗不以下手速修為重。馬公每聆真人道話,句句銘胸,言言服膺,俱未作出事實。真人亦未過于激切,姑且逐漸化之,俾早性純。見公與四弟運甫不相往來,與言道家以無爭為要,其義包含極廣。乃勸公與四弟和睦,示以藏頭詩曰:
可 道非常物物和,口 傳心印接金科。
斗 筲俗器皆休作,人 我塵容好自磨。
石 女閉門收本業,木 牛耕地去高坡。
皮 膚血肉俱無認,忍 辱方能呼馬哥。
(拆起可字。)
馬公繼韻曰:
可 從師勸弟兄和,口 訣長生忍辱科。
禾 稼善芽添感應,心 田惡業頓消磨。
石 羊石虎餐瓊葉,木 馬木人上玉坡。
土 顯中央真氣結,吉 人便是馬風哥。
(拆起可字。)
公接受金科訓語,既往運甫處自認己錯,遂和睦如初。馬公居俗時,每餐秤肉斗酒習以為常。一日從親友處宴飲醉歸,真人乃作《戒酒頌》與公曰:道成尚吃酒,豈惜千年壽。訪飲若依前,不過四十九。
公繼韻曰:
誓戒糟漿酒,玉液增靈壽。
凡圣兩俱忘,得得真九九。
馬公事后即痛戒葷酒,即日茹蔬,一切宴會謝絕不赴。馬公與人言,每喋喋不休。真人誡曰:言多招愆,更傷元氣,寡言不獨養氣,更能養神。與公以《憶王孫》詞曰:“人云口是禍之門,我道舌為禍本根。不語無言絕討論。性難昏,便是長生保命存。”公繼韻曰:“方知口是是非門,緊閉牢藏舌禍根。訓我無言更不論。削迷昏,性命從今永永存。”
公和韻后,遂以靜默寡言自持,非關性命之事不談。真人見馬公家緣猶重,未能割舍,乃畫骷髏一幅,以警公夫婦。附詩曰:“堪嘆人人憂里愁,我今須畫一骷髏。生前只會貪冤業,不到如斯不肯休。”公繼韻曰:“得遇來來散盡愁,忻然更悟這骷髏。從今便是逍遙客,打破般般事事休。”
公和韻后即將家事付與三子,不加聞問。公每受真人所贈詩詞,互相酬和,俱與孫氏夫人切磋要義。夫人自見畫與詩,亦將內事委交于三媳,以自求清靜。馬公一夜夢見其母,言客侶馬通,來談絕學無憂,抱一全真之道。次日公見真人,未言夜來之夢,真人即訓公名通一,字全道,道號無憂子。公甚覺奇異,叩謝賜名之恩。真人作《黃鶴洞中仙》詞贈曰:“卜算詞頻話,莫放猿兒耍。疾速先須調姹嬰,全道馬,好把家緣舍。一個真惺灑,云路堪同跨。自在逍遙永廝隨,害風馬,管取玲瓏也。”
馬公繼韻曰:拯救扶風話,逗引扶風耍。故遣扶風顛更狂,扶風馬,家累扶風舍。業火扶風灑,云鶴扶風跨。這個扶風靈更靈,扶風馬,真稱扶風也。
公復夢真人令代作歌頌,約二百余句,醒復即忘。只記憶“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死方”之句。次日至全真堂方欲開言訴夢,真人已先知之,謂曰:黃是金,白是玉,改汝名為馬鈺,字玄寶,道號丹陽子。公益奇之,叩謝不迭。真人贈以藏頭詩曰:
今 詢修錬好追尋,寸 寸飆光寸寸金。
一 得果成無漏果,十 分音韻有緣音。
日 輝月耀三田蔭,陰 魄陽魂九轉臨。
品 位玲瓏真性鈺,金 花臺上倚瑤岑。
(拆起今字)。
公繼韻曰:
今 次祖宗決要尋,寸 珠出自玉和金。
一 靈玉貌當窮究,九 轉金丹證好音。
日 里金澄心地朗,月 中玉瑩性光臨。
口 傳玉印金科訣,言 透玉金結寶岑。
(拆起今字)。
又一夜,公夢隨侍真人,同立山上,自思人立山傍乃是仙字。次日真人已知公夢中所思,即呼為山侗。人立山傍同是仙也,今授汝小字山侗。并贈以《無夢令》詞曰:此日方知是顛倒,一切因心善造。決烈便迴頭,換面更名堪討。全道,全道,正好安排爐灶。公繼韻曰:師父說開顛倒,別是一般運造。處事削來無。便得里頭尋討。大道,大道,清凈身為丹灶。
公忽夢游地獄,目睹判官冥吏面目猙獰,牛頭馬面行為兇狠,傳拏罪犯,施刑可怖,鑊湯沸身、鐵床釘體,餐熔銅、飲鐵汁,哀號震耳,悲慘欲絕,不禁戰栗驚醒,瞻顫不已。次日真人袖出《折丹桂》詞贈公曰:近來陰府心寒凜,對判官詳審。高呼鬼使急拏拏,不凌遲,更待甚。鑊湯浴過鐵床寢,銅汁頻頻飲。高聲禱告且饒些,后番兒,不敢恁。
公見賜詞夢中狀況歷歷如繪,宛如同游地府,更服先知,乃繼韻和之:養家想著心先凜,何必重重審。殘軀已過下坡年,不灰心,更候甚。家緣撇下安然寢,饑渴求餐飲。天機秘訣暗傳來,外琢磨,直要恁。
真人復為詳解六道輪回之理,如不速修,一超永逸,總難免地獄之苦。公續夢遍游蓬苑,但見玉宇瓊樓,瑤草琪花,往來俱是仙人,妙境難言,迥異人世,欣羨不已。次日真人謂曰:汝能得道成真,金書誥宣,足履瑤階,身列仙班,超出浩劫,何樂如之。贈公以《香山會》詞曰:白光生,青艷至,紅輝總好。騰玄耀妙黃深奧。般般彩色,把明珠覆燾。晴空外,來往仙道。封成永號,便受玉皇宣誥。云霞里上真唯到。香山會聚,發瓊言闡道。同歸去,長住三島。
公接詞下拜,叩謝真人屢次夢中化度之恩,繼韻和曰:木金交,天地活,真真漸好。澄清湛寂深通奧。祥光瑞氣,把丹砂覆燾。方知得,人能弘道。仙承妙號,定是受金書誥。玄中妙凈中來到。心通意曉,這天機大道。當行教,薦赴蓬島。
真人化度之事,不只一端,務使馬公覺悟,超塵絕俗。特公以家資豐厚,妻妾兒孥愛深,未即脫離。真人嘆曰:壽算匆促,天不假年,豈可任延。汝既不能脫去家累,隨我西游,且暫居圜百日,故待悟徹,決志物外而后已。乃與公《水云游》詞曰:且住,且住。十月小春,當宜鎖戶。一百日,煉就重陽,也并無做作。渾身要顯唯真素。掛靈明紙布。信任他,走玉飛金,自恬然不顧。
公繼韻曰:不住,不住?;鹪寒旊x,深宜別戶。害風仙,化我扃門,這修行須做。腥膻戒盡常餐素。掛體唯紙布。待百朝,鎖匙開時,效吾師內顧。
真人于十月朔日,始居圜全真堂,閉戶封鎖。除馬公外,他人不得開啟入內。時已水漸結冰,嚴寒凜冽,而窗戶洞然,風雪四入,真人身不著重棉,足登芒履,頑石作枕,海藻作褥,室內陳設惟文房四寶之外,別無所有。公屢欲取衣被來,并為添設保暖,真人卒止之。公問得乎寒冷?真人答以詩曰:
莫慮王風冷,王風自不寒。
百朝歘地過,出路你咱看。
公嘆為神人,繼韻和曰:
有漏常愁冷,無情不覺寒。
要通云外境,舍俗慧眸看。
真人居環中飲膳,令馬公一日親饋一餐。初則依期饋食,有時數日不饋,真人不言饑亦不索食。雖水火不給,亦能熟食。公每入環中,如有爐火之燃,硯水不冰,暖氣融和,宛若三春之候,雖重帷不若也。嘆曰:我安得懷道如斯者乎。
真人每隔五日向馬公索三芋三栗,共索六次,轉以賜公夫婦。蓋謂芋者,遇也。栗者,立也。音韻相同。而三芋者,公于昆仲居次,母胎屬三,寓三官人已遇也。三栗者,三位公子,各育孫枝,已能自立也。
真人每旬向馬公索一梨,共索十次。首旬剖為二塊,賜公夫婦各一塊。次旬剖為四塊,各賜二塊。三旬剖為六塊,各賜三塊。以至第十旬,各賜十塊。如是公夫婦各分得五十五塊,符合先天河圖之數。梨者寓意分離也。六番賜芋栗,十番賜梨,每次均附以詩或詞,意謂夫婦分離,早修返還之道。公俱繼韻和之,篇多不錄。
馬公寢室在宅中樓上,與全真堂相隔重街,遠距數百步。真人每于夜間獨來談玄,時宅門俱已鎖閉。公頗驚訝,不知從何處入。去時命仆代送,真人步履若飛,仆追不及,瞬失所在。公謂仆曰:環中鎖匙猶在我處。待真人再至,汝可潛往全真堂一窺動靜。一夜真人又來論道,仆潛往觀。但見全真堂門寂燈輝,自窗隙內窺,真人猶獨坐繩床垂目跏趺。宅內一真人,堂內又一真人,始知其遺形分身,已達神化之境矣。是以寧海一邑轉傳為現代活神仙也。
長真祖師譚公世居寧海。父為廖鐐技師,精于藝,所入稍裕,而出納之間,錙銖平實,節已辛勞,尚有積儲。遇親友貧病者,悉舉以濟之不稍吝惜。由天性純樸,遂誕神仙之子。母亦慈儉。于宋徽宗宣和五年,歲次癸卯三月初一日降誕。公生而秀拔,聲韻朗然,人知為非常兒也。甫六歲與群兒戲,失足墜井中。人急救之,見公如坐水面,安然無損。又所居失火,巨棟折壓榻前,公猶熟睡未醒,呼之方起,神態自若。由是鄰里,皆知其異。及長誠篤無欺,識度不凡,涉獵詩書,頗工草隸。才十五齡即善吟詠,《葡萄篇》尤膾炙人口。年四十五,孟冬之月,從親舊宴飲歸,醉臥雪中昏倦不能起。次日家人覓得扶歸,遂感痹疾,針藥巫卜百療無效,漸至須眉癩脫,奄臥待斃。乃喟然嘆曰:父母生我一身,既無補益于世,復罹奇疾,竟成廢人,豈非天乎。惟暗誦《北斗經》以求解厄。一夕忽夢有大席橫空,身若飛升直上據之,見北斗星君危坐席端,即向前叩禮求救,星君頷首。醒后覺疾稍療,漸能撫杖起立。自茲信道日篤。聞全真堂王真人道法轉傳,遂一心向往。時在十一月間,公撫杖來叩,適值真人居環,閉關不得入,乃坐于門外哀呼求治。候至夜半,而門自啟。真人知其誠懇,且宿緣可度,即令杖入。時朔風凜冽,寒可墮指,真人展足令公抱之,少頃汗流遍體,如置身炊罐中。拂曉頓覺霍然病去,棄杖能行。真人復將盥洗余水與以滌面。未及半月,須眉復舊,痼疾全消。遂即皈依座下,訓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公之夫人,見公病愈猶留堂內,差人來喚。公言決志修持,絕俗不歸。夫人聞之,親自來堂催回,絮言不休,公怒黜之。蓋已一志入道,不移如山矣。真人贈以四言頌曰:
譚仙入道,慧刀能舉。棄妻割愛,舍了男女。
卻要隨余,余應便許。羨公決烈,羨公顯露。
我吐真誠,卻有少訴。入道非難,亦非易做。
苦中尋閑,閑中設苦。休覓嬰姹,莫搜龍虎。
只要真清,要識真趣。絕盡人我,絕盡思慮。
或饑或飽,或寒或暑。便戴青巾,便衣紙布。
決要上街,覓錢乞去。些小絹帛,些小棉絮。
遮藏微體,長令啖素。三人同行,三人同處。
常用一心,不得二慕。只是兄弟,并無師父。
惟談惟笑,共歌共舞。落絕清閑,任時任句。
如在庖廚,大眾管顧。不可獨勞,也無獨措。
自有金烏,自有玉兔。認得真閑,長生門戶。
(未完待續)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玄門道語》第四十三期:《列子》中的人本主義神人想象
下一篇:《玄門道語》第四十三期:胡誠林道長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提案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