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道教
時間:2016-02-23 來源: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
作者:白墨
《中醫古文選粹》里有這樣一句話:“醫乃道之緒余”。我們可以看出在很早以前醫學中就運用了道學思想根據這些思想形成了辯證體系。在浩瀚的道家哲學思想中必然推定出醫道相通的結論。
提到醫和道肯定要提到中醫辯證的方法和臟象學說。比如一個人身體不適要去請一位中醫為我們看病,首先醫生會看這個人的面相,從面相中看眼嘴唇面部氣色。其次會問不適的部位和感覺。在著切脈根據脈搏的脈象判斷
這個人的病灶病因。綜合望,聞,問,切去辯證論治。其中辯證最為關鍵。辯證的方法和思想主要為道教五行學說。中醫診斷學中的五行生克乘侮和五行在中醫診斷學里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意思是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與規律,沒有相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相克就不能維持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任何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都存在生和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并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為因果,相反相成,互相為用,推動和維持著事物的正常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相生與相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F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于正常生理現象。
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聯系,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藥王孫思邈在教授弟子的時候問過他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成為良醫?”其實在藥王的典籍《千金要方·大醫習業》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其答案只有4個字“妙解陰陽”!如今我們的中醫藥大學對現代傳統醫學生的培養可能做的不夠好。把中醫分成了很多細小的學科這樣學到的中醫學只能是非常片面的學科。其精要可能永遠學不到。
我上次去一個方劑學碩士那看他他給患者開的藥方存單我看了很多。大多是在古方上加加減減。而且很多出自《千金要方》。我那天下午飯都沒吃就走了。后來我跟他講他如果想學好中醫就不能只執著于藥王的古方。更該去學習藥王指導弟子學習的思想---妙解陰陽。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醫和道教一直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中醫用道家的哲學思想對患者辯證施治道家用中醫的中藥的知識豐富和拓展的道家文化。道通醫醫通道,道法自然!
(作者:白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
上一篇:但走正道,莫畏滄桑
下一篇:弘揚文化的路上有你有我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