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的使命
時間:2019-06-06 來源: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
作者:悅思
“人身難得今已得,中土難生生中國。正法難遇亦有遇,明師難求求什么?”曾有人對說我,你是北醫的博士,在國內知名的西醫院里工作,若轉而去從事中醫,實在太可惜了。對于這種善意提醒,我只能報之以一笑,心中卻在反思:生而為人,長在華夏,誓愿行醫,卻曾經與中醫失之交臂,才是真正的可惜。
西醫以理論嚴謹和技術精密著稱于世,吸引了許多頂尖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鉆研其中,不斷地創造出高新成果來造?;颊???善婀值氖?,更新了一代又一代的抗生素和化療藥,卻實際上并沒能讓疾病減少甚或消亡。病魔反而越戰越勇,抗藥性越來越強,患者數量越來越多。西醫發展至今日之繁榮昌盛,似乎很難擺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限。
因為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盡管已經發展到基因組學的水平,卻仍然停留在形而下的層次。沒有客觀形態或指標改變、只在無形能量層面的功能失常,西醫是檢測不出的。西醫會告訴你現在還不符合某病的診斷標準,沒有治療的指征,但是需要定期監測。言外之意就是,在患者已有自覺癥狀但檢查指標還未達到某病的診斷標準之前,西醫都是無計可施的,只有等到有了明確的物質變化再來干預?,F代醫學在治療器質性疾病領域內的研究越深入,越說明西醫尚未突破“下工治已病”的范疇。
中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它能從自然和生活中感悟出真理,認識到無形的能量流動(氣機)以及心神,對生理和病理的影響;并且通過喚醒人們天賦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正氣,來調節人體與天地自然之間不協調的氣機。大凡器質性疾病,皆先由功能障礙而起,功能障礙多先是氣機出現問題,或郁滯、或陷逆,都可以用中醫的方法調整。“上工治未病”,中醫大夫應該發揮中醫查病于無形的優勢,將疾病治愈在功能障礙階段,而不是等它發展成了實際病灶再去治療。治病越早,治療過程越簡單,病程越短。
上古治病,甚至可以移精變氣、祝由導引。而今人受西醫影響,習慣于外求醫藥,不大相信自己的本能和自愈能力。孩子普通一個感冒,沒有中醫知識的家長就只能去急診排隊輸液,為此疲于奔命,卻不知幾招簡單的小兒推拿或者刮痧就完全能夠退燒,并及早地截斷病程。那些輸液的孩子往往輸上一個禮拜,最后還是靠自身痊愈,而且還被寒涼的鹽水和抗生素損傷了陽氣。古人說:“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兒女者,不知醫為不孝。”以前普通老百姓都懂得一些中醫藥知識,家人有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都會處理;而現在高科技社會里,“不慈”、“不孝”的人反而多起來。我如今給人治病多采用中醫的方法,而且要給患者普及中醫知識,教他們自己防病、治病,甚至鼓勵他們自學中醫。中醫不止是一門學科,更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她應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時候全民使用中醫就像使用手機電腦一樣普及了,醫院和醫生們的壓力就能緩解了。
相比西醫而言,中醫理論顯得比較籠統粗糙——實際上我們稱之為樸素,那是華夏先賢們通過仰觀俯察,將天地自然之理運之于人而形成的醫理。道家和中醫都講求“天人合一”,人是天地的精氣所生,人身的氣機應該隨著天地自然而運轉。隨著早晨日出東方,人體陽氣生發,則臥起而目張;晚上日落西山,人體衛氣入陰,則休止而目暝。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得以讓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的太陽保持步調一致,最是順應自然?!兜赖陆洝吩唬?ldquo;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間日月升降從未舛錯,是因為遵循大道,遵循自然規律。人身小宇宙內氣機升降若想保持調暢,就也要效法自然,遵循天道而不是人心。天道無情,人心有欲。人心一動,氣機就容易逆亂,氣機一逆亂,就容易出現功能障礙。
你說功能障礙不是好辦嘛,西醫沒轍,中醫可以治的??!那么當你因為功能性疾病找到中醫治療時,就已經淪落在第二層次了。因為“治未病”的最高層次,是“未病先防”—— 一直被中醫人,或者說深諳至道的圣人,放在遠遠高于“有病早治”和“已病防變”的重要位置。這個層次的防病,先要求修心。心若無為,氣自升降。同為道家和醫家經典的《黃帝內經》,開篇便告訴人們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更要求心靈上的“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才能“真氣從之”、“病安從來”呀!實際上,對于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張三豐《大道論》中言道:“今之愚人…… 日則逞力多勞,夜則恣情縱欲,致使神昏炁敗,髓竭精枯”,“古之賢人…… 但以死生為念,不以名利關心,日則少慮無思,夜則清心寡欲,以此神全炁壯,髓滿精盈。”效仿古賢,治病先治心,是中醫治病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修行的首要任務。
上醫治心,中醫治身,下醫治病。然而從社會現狀來看,為眾生治心,遠遠比切開一刀割下塊組織要難得多。度人者先要自度,每日為工作疲于奔命、關注的是績效而不是療效的職業醫生們,根本擔任不起這個角色。器質病找西醫,功能病找中醫,心靈的病則只能求諸正法,方可解脫。不同的群體,各自有各自的使命,世醫們囿于環境所無法充當的角色,最終是要“轉讓”給宗教來完成。吾自修行以來,親身經歷了從科學(西醫)到文化(中醫)再到宗教(道醫)的轉變,真實領悟到使眾生轉變心態,遠比治療他們的身體重要得多。
(作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醫學博士)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賀王靈官圣壽
下一篇:?己亥純陽誕前夕再游八仙宮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