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是仙鄉,歷越千年,添福增壽,國泰民安,湘子德威,永駐人間!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整個城市濃縮了中國歷史的精華,今日的古城,依然留住了昔日的神韻,城墻內外 的古跡,名觀,古樸的民風民俗顯得依然魅力無窮,在古城西安南門有個很有名氣的湘子廟街,聽當地人娓娓道來便是,這里是傳說八仙中韓湘子的出家之地。
西安湘子廟座落在南大街西側,湘子廟街口高聳著頗具氣勢的牌樓,上書“湘子門”三個大字,和和南大街東側的 “書院門” 的牌樓遙遙相對,隔街呼應。
走進湘子廟街,心靈安靜而樸實,站在千年古觀湘子廟門口,宛若進入仙地,山門口的壁詞,匾聯:“道法自然參天地,德育萬物貫古今”,讓人若有所思。?
據說全國的湘子廟有十多處,因西安南門里的湘子廟是韓湘子修煉成仙的地方。故而,歷代以西安湘子廟為湘子文化的發源地,為湘子信仰的祖庭,其創建于宋,金元時毀于戰火,現在湘子廟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國初,湘子廟一直香火鼎盛,后經戰亂,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毀。?
1990年,碑林區有關人士提出修復湘子廟,經過十多年籌備,在碑林區政府的支持下,2005年5月1日,由西安八仙宮出 資上百萬元,開始修復湘子廟。這次修建是按湘子廟的原貌進行修復,全部用傳統工法由磚木結構組成,青磚青瓦,畫柱雕梁,精工制作,以“源于古而超于古,精 道純真,為宗旨,排磚、豎木、鑄石、盡顯能工妙法,木刻、石雕、磚塑都出自巧匠神技,表現出中國傳統廟觀的建筑風格,整座道觀有兩座大殿,前殿是靈官殿, 供奉神仙是道教護法神王靈官、主管婚姻的月老、主管交通的馬王爺。后院正殿是湘祖殿,供奉神仙為湘子祖師,慈航真人,文昌帝君,武財神關帝神君,藥王孫思邈。湘子廟占地2畝半,東西長88米,南北最寬處7米,整個道觀整齊有序,古氣十足,顯示出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足的道教神韻風范。? 有關八仙的傳說很多。據傳說古代西安井水均為苦水。
唐時,八水繞長安,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永安渠、龍首渠和黃渠等供城內和皇宮用水,井水多為苦水,街上有挑擔拉車買賣“甜水”者。而韓湘子用 其住處的井水做酒,頃刻間釀成了美酒。? “苦水”怎能釀美酒?一般人不相信,有所顧慮,欲飲不飲,遲疑不決,故而,人們把 韓湘子釀的酒叫“逡巡酒”。韓湘子見眾人遲疑,信口吟道:“真酒無苦,真水無香,苦盡甘來,玉露瓊漿”。吟罷,立即將酒倒入院中水井之內,井內立刻飄出 一股酒香,令人饞涎欲滴。? 有人忙取桶打水試嘗,并無酒味,入口卻十分甘美、清熱解渴、潤肺和脾;洗頭洗臉,清爽滑膩;用以洗身沖澡,體膚光潔潤舒、嫩柔增色,自感體態輕盈。世人將 湘子住處之井稱“香泉”。“香泉”即“湘泉”也。自此西安城內才有甜水井及西門大井的甜水。?
湘子廟內有個奇觀,有兩棵槐樹,枝繁葉茂,樹冠如蓋,2000年冬,天寒地凍,南邊一株,槐花突生,成為一謎。市民皆難以釋謎。后,兩棵樹二次開花,再 次引起人們關注。據說,院內原有兩株宋槐,惜于50余年前砍去?,F存兩株洋槐,為后人在原處補栽,樹齡已50余年。
湘子廟面積雖小,但設施齊全,可謂小中見大,韻味十足,殿堂廊宇伸縮得體,造型精美,彩繪如故,華而不麗,美而不俗,素裝淡抹更見古色古香,湘子廟與南 城門樓、南城墻相照互映,廟外人流物流不絕,廟內游人紛至,,動靜和諧,香煙繚繞,經樂悠然,漫步在湘子廟街,凝視著湘子廟山門口的壁詞,以及從觀內徐徐 升起的香煙,讓人頓生幾分“此地有仙家”的感慨,不禁使人駐足、流連。
一脈道源,湘祖道場,濟世渡世,道法顯揚,仰德獲福,心誠則靈,湘祖誕辰日是農歷十一月初九,為紀念湘祖誕辰,每年,西安湘子廟都會舉行三天的祈福迎祥大法會,為祖國祈福,為三秦大地祈福,祈福國泰民安,人們安居樂業!? ?
(整理:琴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