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仙宮,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觀院,位于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始建于宋,系唐興慶宮局部故址。八仙宮以其美麗動人的“八仙”傳說而享譽海內外,被視為道教仙跡勝地,八仙是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即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 韓湘子、曹國舅。據八仙宮碑石記載,宋時在此地下常聞隱隱雷鳴之聲,百姓建雷神廟鎮之。后有人于雷神廟看見八異人游宴于此,認為是“八仙”顯化。遂建八仙 廟祀之,稱八仙庵。庵前豎有:“長安酒肆”石碑,旁刻“呂純陽先生遇漢鐘離先生成道處。”據《列仙傳》載:鐘離權祖師于長安酒肆感悟呂洞賓,“黃粱夢覺”度其成仙,后人為紀念呂祖于此立祠祀之。
金、元之際,道教全真教大興,全真教尊漢鐘離、呂洞賓為北五祖,因而在仙跡故址“雷祖殿”、“八仙庵”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廟宇殿堂。此時的八仙庵建筑已頗具規模。迨至明、清已形成道教十方叢林性重點宮觀,為西北數省道教徒授受戒律、學習道教知識的主要場所。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西逃到西安避難,駐蹕八仙庵。后頒發1000兩白銀,命八仙宮道長李宗陽修建牌坊,為八 仙庵頒賜“玉清至道”匾額,并賜名“敕建萬壽八仙宮”,“八仙宮”之名由此而來。懸于庵前門領之上。新中國建立后,當地政府數次撥款整修。從此八仙庵亦叫 八仙宮。
八仙宮現存殿堂建筑均保留明、清兩代風貌,風格古樸,布局緊湊,莊嚴雄偉,院落雅潔,環境優美,奇花異草,古樹參天。由山門至后殿分三進,鐘、鼓二樓分列 左右,并有東西兩跨院。其中軸線有靈官殿、八仙殿、斗姥殿;東跨院分別有呂祖殿、藥王殿及太白殿;西跨院有邱祖殿和宮內住持住房等,東西兩側殿堂自成院 落,稱東跨院、西跨院,另外還有風景幽雅的西花園。全觀占地面積近百畝。整個建筑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解放初期,八仙宮有道士108人、土地126畝,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文化革命期間,八仙宮遭到嚴重破壞,房屋、殿堂 被工廠占用,1982年根據黨的宗教政策八仙宮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開放宮觀,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成立了“八仙宮管理領導小 組”,1985年工廠全部從被占房屋、殿堂搬出,1991年選舉閔智亭大師為監院,曾教風大師為副監院,1996年成立“八仙宮管理委員會”。今天這里院落雅潔,環境清幽,奇花異草,古樹參天,儼然瓊琳閬苑,給人以清新之感。
八仙宮是西安市現存最完整的一座道觀。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重修、擴建,格局日趨完整,建筑日益壯觀。今日之八仙宮集宗教、文化和旅游于一體,以其優雅的 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迎接著八方來客。成為全國道教徒向往的圣地和全國道教重點宮觀之一,是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整理:琴心悠悠)